一年一清明 ,最是相思时
又值一年纷纷雨
不知提及清明
大家眼中是
“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”
或是
“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”
亦或是
“碧玉团圆满屉香,素舂柔艾捣砧忙”
中国幅员辽阔
各地清明节风俗亦千变万化
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
清明部分地区的饮食习俗吧
对啦
你们那边
又吃些什么呢
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哦~
浙江一带
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。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“浆麦草”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,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,然后开始制作团子。
每到清明,浙江南部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,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。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,但味却截然不同。
安徽一带
安徽一带清明节前后会吃馓子,一般出没于炒货店啊,秤斤的蛋糕店啊。馓子是油炸的,很脆,买来完整的一份总喜欢一口咬开看它变得七零八碎,不过馓子现在也不仅仅是清明美食了,像红薯片一样,成了大家日常零食。
北方一带
枣糕又叫“子推饼”,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,夹枣蒸食。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,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,可以冷食,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
潮汕一带
潮汕人过清明节,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。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,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。
薄饼分皮、馅两部份,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,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,其薄如纸。
馅分咸、甜两种,由蛋、肉、肝类、腊味。香菇以及豆芽、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;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“糖葱”的为甜馅。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。
四川一带
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,用线穿之,或大或小,各色点染,名曰“欢喜团”。
山东一带
清明节,山东地区许多人家都要吃蛋饼,寓意聪明伶俐,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。
此外,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,称作“蒸小燕”,吃白面小鸡和鸡蛋,寓意小燕子来了,真正的春天到来了。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,心明眼亮不得病。
清明
/
踏青
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三月清明,春回大地,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清明
/
放风筝
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清明
/
插柳
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,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。宋元以后,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,人们踏青玩游回来,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。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,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。
清明
/
扫墓
清明扫墓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
其习俗由来已久。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,是感恩先人、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。其是传承民族信仰、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,是人们亲近自然、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。
扫墓祭祀、缅怀祖先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,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、唤醒家族共同记忆,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。
是无限的哀思
是每每焯念完的庄重
是油然而生的哀哀情思
从垂髫到不惑再到耄耋之年
一辈子或许并非一人在走
承接的是天上的祈愿和身后的注视
而身为医学生的我们
亦在这个日子里
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追思缅怀活动
来向“大体老师”表达感恩之情
即使他们的躯体不再完整
却时刻庇佑他人的生命周全
生命之约
让爱延续
华章不灭
生命永恒
即使阴阳两分离
曾今的美好与爱
都睡在那里
思念怅惘
都在今日忆起
海报设计 / 蔡新闻
杭州医学院
来源丨校新媒体部 网络
编辑 | 徐嘉琪
审核 | 吴欣蓝
终审 | 黄亦冰
欢迎提供原创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素材
欢迎投稿邮箱:xxshqmtzx@163.com
官方网站:http://www.hmc.edu.cn
官方抖音:杭州医学院团委